破局之棋: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探路“双循环”

山东埃尔派 | 点击量:0次 | 2020-11-25

摘要
  1956年,国家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,部署了两个艰巨的任务,即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制。  彼时,中国百废待兴,技术研发上不仅没有外援,没有经验,也面临西方国家的&ldq

  1956年,国家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,部署了两个艰巨的任务,即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制。

  彼时,中国百废待兴,技术研发上不仅没有外援,没有经验,也面临西方国家的“围追堵截”,但是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,前辈们筚路蓝缕,最终谱写出壮志凌云的豪迈篇章。

  过去,我们靠着独立自主艰苦奋斗,冲出云霄,把发展的命脉牢牢握在自己手中;今天,在新一轮的国际竞赛中,“科技”成为国家增强国力和提升政治话语权的新命题。

  疫情蔓延、贸易争端、经济遇冷,在这之下,“双循环”战略举世瞩目,这个解题思路也将引导着更多国民企业站在更高的水平上,看到未来,看到趋势,把握机会。

  新“铁幕”与“零和博弈”

  在所谓全球化“共赢”的模式下,“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”,国内产业逐渐从国际大循环“两头在外”的发展模式开始探索教育、技术、科研的新发展路径,获得了瞩目的成绩。

  与此同时,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坐不住了,他们固守“零和博弈”。近年来,美国借助其全球霸权的地位,甚至用政治方式介入和干预市场,狙击和遏制中国重要产业的发展和崛起。

  2019年,美国GDP为21.37万亿美元,是中国(14.34万亿美元)的1.49倍,但双方的差距在缩小。从前产业链集中于模仿、代工的中国,已经宣布将进军世界高端制造业,投资领域涵盖了新能源汽车、大飞机和机器人等行业。

  更令美国紧张的是,中国在ICT领域取得的领先。2018年4月,美国发动对中兴通讯的贸易封锁,使这家中国电信设备巨头陷入瘫痪。随后,美国的矛头逐渐指向了华为。

  华为从深圳的小小代工作坊,发展为世界领先的通信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,研发专家8万人,占员工总数将近一半。它的壮大即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崛起的缩影。

  对华为的紧逼步步升级。从2019年5月,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(BIS)将华为纳入“实体清单”,一年的时间里,美国并没有击垮华为,华为的各项业务承压增长。

  5月22日,美国商务部接连发布通知,将33家中国企业、机构、院校列入贸易管控的所谓“实体清单”。

  目前,美国“实体清单”中的中国实体数量已经超过300,涉及大华科技、海康威视、科大讯飞、旷视科技、商汤、奇虎360、云从科技等众多高科技企业。而现在针对TikTok、微信等的封杀,已经发展到“莫须有”的程度。

  破局之棋,攥于己手

  今年5月,中国启动国内经济的“大循环”,形成以国内“大循环”为主体、国内国际“双循环”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

  “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,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,加快推进数字经济、智能制造、生命健康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、增长极,着力打通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各个环节。”

  中国政府专心于“提升综合国力,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,推动对外开放,增强民族自信心”做好自己的事。

 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,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,所以,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下,不少发达国家“再工业化”战略陆续实施,产线开始往回拉、减少供应外依、给予优厚的补给政策等。

 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,目前,拥有41个工业大类、207个工业中类、666个工业小类,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。

  虽然已经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、覆盖最广的制造业体系,但先进制造仍然存在规模和技术上的不足,其上游核心的高端装备国产化、自主化水平较低。

  面对全球经济放缓、生产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,中国正着力补短板、强弱项,继续完成之前一度被延缓的制造业升级战略规划,在关键基础材料、核心基础零部件、先进基础工艺、产业技术基础上实现基本的“国内循环”。

  技术密集、资金密集、附加值高、成长空间大、带动作用强等,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突出的特点。当前形势下,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既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,更是构建全球竞争力的势在必行之举。

  虽然中国高端装备产业基础仍然薄弱,对先进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,但近年来,中国已孕育出一批在半导体设备、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具有自主技术实力的本土新锐企业,随着“双循环”格局下本土下游对国产高端装备的需求不断上升,叠加国内多维产业政策支持、本土产业链的协同合作,这一批本土高端装备企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期,并助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。

  “芯”征程,向高端装备进击

  芯片,因为中美贸易摩擦,更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。

  当下,就国内现阶段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而言,卧“芯”尝胆比反制手段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,好的产品是靠市场打磨出来的,没人买,就等于被判了“死刑”。

  从2018年的中兴事件,到2019年的禁用华为,再到最近逼迫TikTok“卖身”和“清洁网络”行动……美国政府的举措,让国内看到,构建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的半导体产业体系,是关键性的战略部署,也是实现赶超的突破口。

  “一代设备,一代工艺,一代产品”是半导体行业内的经验。

  芯片的制作主要分3个流程,分别是设计芯片、制作芯片、封装测试芯片,当中至关重要的是制作芯片的核心设备——光刻机。长久以来,光刻机被誉为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,当中,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设备制造商AMSL公司生产制造的光刻机属于全球顶级。

  但是,早前美国阻挠ASML向中芯国际出售价值1.5亿美元的EUV(极紫外光刻机),想要扼住其芯片制造的咽喉。

  与此同时,“国外市场鲜有主动找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中国芯片制造商要产品的,只有高通在被相关单位反垄断调查后,才把部分订单交给中芯国际。”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表示,这个时代,政治因素会压倒商业因素。

  因此,“双循环”下,国内加码投资和扩大内需,可以为中芯国际等一众企业迎来转机。

  根据中芯国际公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,来自国内的客户上半年为中芯国际贡献了84.85亿元约65%的营收,同比大涨51.5%。

  有市场有需求,才能立于新的场景磨砺技术,寻求新的突破口。

  近日,中芯国际官宣:已完成全球首个基于中芯国际FinFETN+1先进工艺的芯片流片和测试,且无需EUV,IP全面国产,是中国“芯”的新开始。

  得装备者得天下

 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,发力的不仅仅有半导体产业,还有像联想、小米等大消费高科技企业也在“暗戳戳”行动着。

  8年前,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就曾坦言:“如果中国能进一步扩大内需,对于联想这样的企业是非常有帮助的,我们可以很好地借力国内市场,积累资金,以更多的财力保障去扩展海外市场。”

  如今,联想已在全球拥有30多个制造基地,在中国,联想在武汉、合肥和深圳拥有“铁三角”智能制造基地。

  2019年受突如其来的疫情、中美贸易战、供应短缺等多重影响,联想PC市场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寒冬,但其在中国区跑赢了大市。不仅迅速复工生产,还在PC生产基地合肥创造了一系列出货新纪录,上半年,总出货量达到1390万台/台,同比增长20%以上。

  今年5月,依托联想的先进数字化转型经验和全面布局的技术优势,其与先导智能装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助力先导智能优化IT基础设施搭建流程,驱动国产装备入局全球高端产业链的目标。

  设备是稳定器,市场与设备双向协同才能正向发展。

  联想上个财年前三个财季联想在国内PC营业额市场份额达40.8%,创历史新高;智慧服务业务全年营收超50亿元,同比增长34%。

  面对老牌企业开始将目光转移国内市场,被冠上新一代“国货之光”的小米,也有了新想法。过去,小米依靠代工厂虽说掌握了资源整合优势,可以压低配件价格,但是也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,供应端波动。

  因此,“互联网+制造”是小米董事长雷军为企业制造的下一个十年的发展策略。

  “在继续和代工厂合作的基础上,深度参与制造业;自研了大量高端装备,并已设计完成了全自动化的高端手机生产线;另外,小米产业基金已投资了超过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的公司。”

  联想和小米在“双循环”下,开启了二次“创业”:牢牢抓住“高端装备”创新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,抱住国内市场的“大腿”,通过整合上下游,尽快打通支撑科技发展的全流程创新链条,同时,深耕市场,“引领”内需。

  在中国,这里有无限的可能、最优的保障和丰富的场景。

  如果说大国重器类的装备制造在大浪淘沙中亟待回归国内市场,那么,“细微”领域的高端装备企业,也正在摩拳擦掌。

  易拉罐装备也有大未来

  “易拉罐(盖)”,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,看似简单的产品,但其背后却涉及十分复杂的“超薄金属精密成型技术”。

  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,美国几乎垄断了易拉罐(盖)生产设备市场。

  装备代表着技术最核心的部分。2004年,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斯莱克”)在成立伊始,便瞄准“高端装备”,早早布局核心技术。

  2014年以来,公司凭借在易拉罐(盖)高速生产线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、客户优势,研发并实现销售易拉罐生产设备,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此领域长期垄断的局面。其设备技术性能和整体水平目前已经达到较高水平。

  公司上市之后,更是在业务领域全面开花,打通全价值全流程产业链,布局易拉盖高速生产设备及系统改造、易拉罐高速生产设备及系统改造、智能检测设备、数码印罐迷你线、易拉罐/盖高速生产设备零备件、光伏发电。并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正猛之时,向电池壳业务等其他业务延伸发展,补充内需,落实更多的可能性。

  “而外部政策条件和国家产业扶持,则可以帮助斯莱克突破海外竞品的围剿,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和占有度。”董事长安旭表示。

  斯莱克国内的销售额一直以来占40%左右,近来,已经提高到60%。“在目前‘扩大内需’的势头下,我们企业能够明显感受到国内客户对我们的依赖度和兴趣更高了,同时,在服务上,我们也能为国内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沟通和更广泛的服务内容。”

  只有被需要的时候,技术才会发挥最大的价值,只有市场,才能帮助企业打磨更好的产品,在千锤百炼中,留下珍珠。

  “我们企业自己仍在技术和全产业链、价值链上奋起直追。”安旭认为,“双循环”不但意味国产替代与产业升级,更意味着十四亿人的中国市场的每一处关节、血管、神经不断被打通,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运转速度不断加快,才能够从外部依赖顽疾中的改出,进而形成“内外”相辅相成的格局。

  上一次全球化,是美国3亿人消费驱动的;中国这次是14亿人的内需,也必将带动世界经济的新增长。

  这也是我们民营企业迎头赶上的最好时代。

  “行胜于言”的背后,是砥砺前行,是闷头苦干,是疯狂生长。这也代表着中国更多民营企业的精神和“双循环”的要义,悄无声息,暗自涌动着干一番大事业。

推荐您阅读粉体行业资讯、了解工业产品技术、熟悉更多超微粉碎产品百科知识,助您选设备不求人。

埃尔派核心服务